当前位置: 主页 > 漫画 >

邪恶内涵漫画这十部漫画中有日本漫画史最硬核

标签:| 发布时间:2019-12-06 18:28 | 作者:ldh

有两个起源于北美朋克精神的幻想流派,在日本漫画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蒸汽朋克。另一个则是赛博朋克。

科幻编辑加德纳·多佐伊斯(Gardner Dozois)和明尼苏达州的科幻作家布鲁斯·贝特克(Bruce Bethke)在1980年共同使用了“赛博朋克”这个术语,用以描述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 帕特·卡迪根(Pat Cadigan)等一系列科幻作家共同打造的幻想世界。

不同于“太空歌剧”时期,以外太空和星球殖民为背景的远未来幻想,“赛博朋克”作品通常将故事背景设定在近未来的地球,关注点聚焦于“高科技低生命”(high tech, low life)造成的社会冲突。这个改造自“坎坷人生”(high life, low life)的术语,用信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控制论代替了过去传奇故事中的“命运”,作为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以黑客、人工智能和公司王国(corporatocracy)的矛盾来演绎后工业时代的乌托邦神话。

日本的赛博朋克创作肇始于1982年,与北美基本同步,以电影《爆裂都市》(Burst City)为开端。因为当时最先尝试赛博朋克的都是实验地下电影,远没有如今主流,所以石井岳龙等人放开手脚,赋予了日式赛博朋克摆脱线性叙事、爆裂血腥、节奏快速的特点。这些特点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后世的创作者们,更新了赛博朋克的内涵。不妨就用十本漫画,来梳理一下日本的赛博朋克吧。

《阿基拉(Akira)》(1982)

这十部漫画中有日本漫画史最硬核的一面(上)

1982年12月6日,核爆炸摧毁了东京市,这次事件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019年,新东京市在东京湾的一座人工岛上建立起来,此时正是新东京市举办第三十二(动画中为第三十)届奥运会前夕,但这座城市正陷入层出不穷的反政府行动和帮派火并中。而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最高委员会的手中。

在最高委员会的授意下,军方秘密进行一项名为“阿基拉”的研究计划。科学家用40名人类做活体实验,通过激发人体的潜力来培养出新人类,以领导人类走上光明之路,让日本再次成为世界强国。

暴走族铁雄因为一起意外事故,开启了神秘力量,为了找出事情的真相,他一心想找到所有秘密的关键所在——阿基拉。可他没有想到这种力量最终也将他送上了毁灭之路。

《阿基拉》成为日本赛博朋克漫画的起点实属偶然。大友克洋本身就很喜欢在漫画中探讨权力、腐败、阶层隔离等议题,又像强调作品本身样具有工业制品般的写实感,赋予了作品以启示录的气质。这些追求本身,和赛博朋克流派的主旨不谋而合。这部漫画也是第一部由官方完整译介至美国的日本漫画,刊登在漫威旗下的《史诗》(Epic Comics)杂志上,在美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1988年的《阿基拉》OVA版更是成为影史经典。

在漫画和动画中,大友克洋的“真实性”原则集中体现在对奥运会的设计上。片中的会徽参考了历史上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设计。开幕式由园子温执导,艺术家増田·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Masuda)设计,参与表演的有哥斯拉(Godzilla)和电子摇滚团体Valkilly,而圣火点火仪式由真正的炮火点燃。这种一丝不苟完善设定的做法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创作者,比如士郎正宗、虚渊玄和木城雪户,同样,他们也吸收了其中“重的,暴力的”描写手法,直接导致青年漫画中的暴力指数上升了一个等级。大友克洋在1982年就成功预言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福岛污染防护措施“地下冻结壁”的结构,也是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另外,著名人民艺术家Asa Akira名字中的Akira,也是来自于这部作品。

《苹果核战记(APPLE SEED)》(1985)

这十部漫画中有日本漫画史最硬核的一面(上)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刚刚毕业于大阪艺术大学美术部油画科的昆虫爱好者后来会成为影响日本赛博朋克漫画史的重要人物。1985年,在士郎正宗完成自己的同人志漫画《Black Magic M-66》后,他开始着手创作自己第一部商业性长篇作品的第一卷。

在人口大幅缩减、死城遍地的时代,由超级计算机盖亚(Gaia)管理的理想都市奥林匹斯开始利用再造人重新振兴世界。

管理这座理想城市的再造人们,为了消除和普通人类之间的界线,决定实行人类修正计划。曾经的SWAT队员德娜和她已经被全身义体化的男友普利亚尼奥斯在废墟内相依为命,一日遇到了前来送信接他们去中央都市奥林匹斯居住的少女瞳瞳,以此为契机引发了一系列故事。

《苹果核战记》作为日本最早的赛博朋克长篇作品之一,其设定和风格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品。比如漫画中出现在实验室中的机械警察,成为后来很多赛博朋克风警察漫画的设计蓝本,全身义体化的男性和人类女性的恋爱伦理问题,木城雪户在《铳梦》中也有致敬。而后来的《攻壳机动队》中也用到了本作中的一些元素,比如专门负责情报站和电子战的石川就像极了本作刚开头战车中的驾驶员,而电子脑和脑后插头的设计显然来自于奥林匹斯联合管理局成员开会时用于共享情报的脑部装置。

《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1989)

这十部漫画中有日本漫画史最硬核的一面(上)

跟完成度非常高的押井守剧场版动画相比,士郎正宗的原作漫画更像是一部概念设定集。原作漫画本身的故事并不长,但有大量的栏外补充文字和补充设定,正是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设定为后来的动画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在2029年,移动通讯技术从可移动通讯终端开始,经由可穿戴通讯终端,逐渐发展到了可移植通讯终端的程度。这些可移植的终端逐渐的替代了过时的可移动/可穿戴技术,成为电子脑的原型。身体只是一个电脑终端而已,是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由于AI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和机器似乎只能通过有没有“灵魂(ghost)”来区分。

另一方面,通过机械部件来代替身体器官的义体技术(Cyborg Technology)飞速发展,甚至“所有器官都是人造的”这种极端的情况也可以做到。改造一部分身体结构的人有之,只保留大脑而全身机械化的人有之,人可以保留原有的模样,也可以基于自己的喜好进行外貌的改造,比如那个大阪商人。人的外在越来越没有意义,自由意志亦如是。

原作的这些设定所带来的可能性在1995年押井守的剧场版中被一一落实,塑造出写实、黑暗而充满哲学思辨的世界观。最重要的是片中因为一出生就接受了全身义体化手术的草薙素子少佐,仿佛从来没有迷惘,靠不停地打击犯罪来证明自身的存在,也因此聚集起志同道合的战友,她的形象显然影响了《铳梦》中的凯丽。而那些留白,上书一句箴言的PPT画面,将真实影像和动画相结合以塑造时空疏离感的做法,又显然影响到了1997年的两部《EVA》OVA。

《铳梦(Battle Angel Alita)》(1990)

这十部漫画中有日本漫画史最硬核的一面(上)

《铳梦》是木城雪户的第一部漫画作品,1990年末开始在《Business Jump》杂志连载,1995年初结稿。他自称自己反复尝试了多年,才终于找到了在启示录的世界中,机械合成人们挣扎生存的主题。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在主题:“黑暗模式”涉及人生的阴暗面,而“光荣模式”则包涵了人性的善良。

《铳梦》作为漫画的惊人程度丝毫不亚于《EVA》作为动画的两部OVA。在非常硬核的赛博朋克幻想中,《铳梦》融入了残酷的暴力、各种人间悲剧、人类的反复无常的欲望,使《铳梦》成为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而铳梦本身的世界观构架也是同时代作品里最复杂的,从废铁镇、黑帮、雇佣部队到天上城市撒冷,再到天钩上端的宇宙都市耶路,分别象征了人类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里充满了未完成的愿望、原始暴力冲动、爱欲和死欲,所以地面上的世界也是一样的混乱,处处是挣扎和绝望。撒冷象征了自我对本我的约束和人类面向社会的那一面,所以撒冷的人们在成年礼时接受了脑部改造,被强行植入了“刹车”装置,无法越轨、无法产生冲动,无法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都是那台巨大的生命管风琴的试验品。

这样严谨的设定配合跌宕的剧情,当然极具可看性。而且在对何为人这个问题的探讨上,木城雪户比前辈们更为极端。士郎正宗停留在技术能为人类做的越多,人自身能做的就越有限这个层面上,而木城雪户则思考不管身体是什么样,脑部接受了何种改造,人只要还在行动,还在思考,还面临选择,就必须面对自己的命运。

铁士代诺教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到漫画后期,铁士代诺教授已经掌握了所谓业力学,可以用空气中的电子运动来传递信息,所以就算他死了,他的实验室也会根据情报重新将他复活,并将他的记忆更新到最新的备份处。他实现了永生,也沦为了试验品,俨然成了命运手里可以不停把玩的玩具。整部漫画都充满了佛教的轮回思想和种种佛教象征,和始终热爱西方神话和宗教传说的士郎正宗相映成趣。

《虚界之魔兽(Genocyber)》(1993)

这十部漫画中有日本漫画史最硬核的一面(上)

岳崎千寻这部因为白夜书房倒闭而最终没有完成的作品,因为OVA的广泛传播而成为日式赛博朋克的代表作。

随着政府实力的不断削弱,世界各国逐渐融合,超大型企业的私人部队不断威胁着世界和平。玖竜(kuryu)集团发明了一种可怕的武器,可以使他们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Genocyber:结合控制论和精神潜能制作的生物武器。

双胞胎姐妹伊莲和戴安娜,将Genocyber隐藏了起来。逼得邪恶科学家Reed kill四处寻找,在一次意外中,两姐妹的精神融合在一起,成功进化成了超生命体,成为所有人类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噩梦。整部作品都充满了虚无主义的描写,反人类程度超过了富坚义博的《伊甸王》,但角色设定和怪物设定非常奇诡,画风又不同于一般日漫,独具特色,所以也可以算作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

这部作品的OVA先后登陆了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被认为“打破了不描写未成年儿童被伤害或杀害的不成文规定”以及“充满了尽可能多的残暴和血腥狂欢”,但就是这样一部几乎集合了80年代日本OVA所有缺点于一身的“集大成”之作,成了继《阿基拉》之后传播最广的日本赛博朋克OVA。

原作漫画虽然没有完成,但动画版的设定和大纲依然是作者岳崎千寻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