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漫画 >

振兴路上的郫都指路村|一只鸟笼带火一个村

标签:| 发布时间:2020-01-16 17:07 | 作者:admin

视频加载中...

都市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多的人寄情于养花养鸟,来亲近自然。说到养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只精致实用的鸟笼,才能将鸟养得健康活泼,鸣唱悦耳。指路村是郫都区古城街道一个村子——养鸟人士心中的“圣地”,过去40多年来,鸟笼在这里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形成产业,赢得“鸟笼之乡”的美誉。在振兴乡村的路上,指路村还在全省首创“五自”模式,进行土地综合整理、农民新居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建成了古城遗址公园一期、湿地公园、鸟笼文化展示中心、大师工作室,玫瑰种植园,并积极打造“匠人村”…以鸟笼产业为依托,指路村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振兴路上的郫都指路村|一只鸟笼带火一个村

振兴路上的郫都指路村|一只鸟笼带火一个村

小鸟笼做出大文章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指路村获誉“鸟笼之乡”,这里出产的“古镇鸟笼”是川派鸟笼最杰出的代表,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走进村子,低头扔垃圾、抬头看路灯,都可见鸟笼的元素,农家小院里,不时可以看到有手艺人在手工制作编织各式鸟笼。他们坚持使用纯手工竹料编制,在这个“求快”的年代,这里还保留着一种工匠的情怀。

振兴路上的郫都指路村|一只鸟笼带火一个村

振兴路上的郫都指路村|一只鸟笼带火一个村

其实1975年以前,鸟笼在这里还很新鲜。当时,村里的竹篾匠王修其外出时,见人家鸟笼卖得好,于是买一个回村来研究琢磨,本身本领扎实的他很快琢磨出了“门道”,于是在他人的指导下开始制作鸟笼。王修其也被称为古城鸟笼创始人,人称“王雀儿笼”。

振兴路上的郫都指路村|一只鸟笼带火一个村

振兴路上的郫都指路村|一只鸟笼带火一个村

40多年来,鸟笼在指路村形成气候,更是成为“行家里手”趋之若鹜的地方。目前,全村从事鸟笼编织的人员达300余人,年产值近4000万元,“老(竹)料贵、双面贴青更贵;几百元一个算便宜的,几万的也有……我们有一个达12万元”,村党总支书记邱崇云介绍道。鸟笼编织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并走出了王明文、张雄东、朱诚等远近闻名的工匠集体,这项“指尖上”的技艺打响了“古城三编”(竹编、草编、棕编)的美名,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